【新人说】成长刻度 | |||||
| |||||
初抵厦门工地,骄阳炙烤着皮肤,空气中弥漫着陌生的尘土气息。眼前的景象与宁静的校园天差地别,从书本理论到工地实践的转变让我一时恍惚。青春的小船,仿佛突然被抛入了钢铁与混凝土的海洋,不禁有些忐忑。 然而这份不安很快被驱散。同事们微笑如风,师兄师姐嘘寒问暖似水,连生活用品都已备齐。晚餐时分,众人围坐,碗筷叮当,笑语在蒸腾的热气中纷飞。大家谈工作,聊生活,也说着家长里短。我默默听着,一股暖流悄然包裹心间——这不只是生活的安顿,更像黑暗摸索中亮起的一盏灯,照亮了前路的轮廓。原来工程团队的根基,深植于人心相通的温情土壤。 翌日,师兄带我去参观了厦门抽水蓄能电站。站在高处俯瞰,工程的规模令人震撼:巨大的隧洞穿山而过;庞大的地下厂房深藏山体;压力钢管沿着山势铺设,在阳光下反射出金属的光泽。整个工程依山就势,结构宏大。山顶,上水库平静的水面映照着天空;深谷,下水库则安静地蓄积着水量。师兄讲解道:这套系统利用电力低谷时,将水从下库抽到上库储存势能;在电力高峰时放水发电,水流推动水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——通过水能的转换,巧妙地实现了电网的调峰填谷。这沉默的“势能银行”,精密调节着电网的脉搏,支撑着万家灯火的安稳。工程的浩大与设计的精妙,远超我的想象。 我们坐着皮卡车,穿梭于已完工的各个工程部位,我仿佛看见了那些在烈日下汗水浸透工装的身影,看见了风雨中他们依然坚定的脚步。图纸上的线条化为现实的棱角,正是由无数这样沉默的肩膀托举而起。工程人的脊梁,默默承担着重任,将光明送往人间——这份沉甸甸的重量,正悄然压上我年轻的心头。他们如泥土般平凡,却用汗水浇筑着工程的每一寸筋骨,共同将“抽水蓄能”的智慧刻入时代的脉搏。 校园的温床已然远去,未来将扎根于这片钢筋水泥的森林。图纸上的符号,正等待在我手中化为现实。我渐渐明白,自己正被吸纳进这宏大乐章。前辈们用双手雕凿的不仅是电站,更为我们铺就了前行的路基。山巅与地底间水流的循环起落,恰似青春在蓄积能量;工程人沉甸甸的汗水,终将化为点亮世界的电流。 我恍然领悟:成长本身,亦是一段精密的施工,其过程与眼前这座宏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何其相似。它没有捷径可抄,没有浮华可倚。须以“踏实”为最深的桩基,一锹一铲夯入现实的土壤,才能承载起梦想的重量;须以“坚韧”为支撑的梁柱,在风雨侵蚀、压力考验中岿然不动,方能撑起信念的穹顶;更须以“责任”为浇筑的混凝土,将每一次选择、每一份担当细致填充,弥合缝隙,凝聚力量。唯有如此层层构筑,步步为营,经历岁月的沉淀与打磨,方能最终矗立起一座坚固而独特的“价值大厦”。
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